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史资料

我所了解的曝书亭(上)

日期:2020-09-29 08:32 作者:梅晓民 浏览次数:

2001年,我刚到王店镇文化站工作,出于对朱彝尊的敬仰,第一件事就是拜谒曝书亭。之后因工作需要,通过寻找资料和实地观察,对朱彝尊及曝书亭有了更多的了解。

康熙八年(1669),41岁的朱彝尊自山东游历归来,在原居住地添置若干土地,将所居称为“竹垞”。

康熙十三年(1674)冬,朱彝尊客居潞河(今北京市通州区)龚隹育幕府。为了聊表游子的思乡之情,创作了一百首《鸳鸯湖棹歌》,请朋友、画家曹岳画了一幅《竹垞图》,自填一首《百字令•索曹次岳画竹垞图》。《竹垞图》《百字令》问世后,唱和者绵延不绝,持续时间长达230余年,和者多达66人,词作74阕,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康熙三十四年(1695),67岁的朱彝尊官复原职,仍在京城做事,而曹岳却久已仙逝。朱彝尊将《竹垞图》重新装裱,还把《百字令》录在卷后,并写了跋语。

清末民初,秀水人金蓉镜请同乡画家潘振镛摹了《竹垞图》,画卷后附有余霖手录的朱彝尊《百字令•索曹次岳画竹垞图》词及高士奇等十一人的和词。

2004年,中国“古韵锋会”篆刻书法特邀展在嘉兴蒲华美术馆开展,共展出以朱彝尊《百字令》词为创作题材的篆刻、书法作品44件,同时还展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何加林根据朱彝尊词意重摹的新版《竹垞图》卷。

竹垞内原有曝书亭、潜采堂、醧舫、娱老轩、六峰亭、静志居、茶烟阁、敬悦斋、桂之树轩、煮茶听雪亭、春酒库、杏花春雨山房及朱竹垞太史祠等建筑,由于历史原因,目前仅存曝书亭、潜采堂、醧舫、娱老轩、六峰亭5座。

曝书亭,筑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夏,在南垞之北、荷花池之南。是一座四面通风的建筑,短槛虚棂,便于散帙。康熙二十三年(1684),朱彝尊因私自带着他的学生入内廷抄录四方经进书,被学士牛钮弹劾而降一级,并移居于宣武门外海柏寺街。朱彝尊将新居所取名为“古藤书屋”,并建造了一座曝书亭,亭子有柱无壁,专为晒书之用。想必王店的曝书亭就是北京曝书亭的翻版。

关于曝书亭,民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当年康熙皇帝下江南路过此地,发现有位老者露着肚皮在晒太阳,而当时正是寒冬季节,康熙好奇问:“为何大冬天的还敞开衣服?”老人答道:“我肚子里的书快要霉掉了,所以拿出来晒晒。”康熙觉得这是一位十分博学的人,于是就召见了他,这位老者就是朱彝尊。嘉庆元年(1796)竹垞已荒废。浙江学使阮元倡捐并嘱嘉兴知府、满族诗人伊汤安重建曝书亭。从此曝书亭名扬海内外,而竹垞反而不被人知。同治五年(1866),浙江学政吴存义捐俸重修曝书亭时在亭南隙地增建祠宇,祠中立朱彝尊戴笠石刻小像及知府许瑶光撰、吴郡陆恩澎书《朱竹垞太史祠堂记》碑。之后祠宇倾圮,朱氏画像石嵌于潜采堂正中壁间。现在曝书亭保存较完整,亭顶改用望砖石灰粉白,四戗角尚保留用望板,水泥铺地,平面呈正方形。

 

信息来源: 区政协办公室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