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报道

徐杨:博士政协委员从“海归学者”到“技改先锋”

日期:2025-09-08 11:11 浏览次数:

在秀洲区传统企业向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活跃着这样一位博士政协委员:他带着日本“黑灯工厂”的智能化视野归国,扎根本土企业数字化改革一线;他用专业学识破解企业转型难点,以政协委员的担当搭建资源桥梁;从生产线改造的实践者,成长为产业人才培育的推动者。他就是区政协委员、嘉兴市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杨。

2014年,刚从日本留学归来的徐杨,站在嘉兴中小企业热火朝天的半自动化车间里,脑海中浮现的是国外全自动智能化生产的场景。“这里需要改变,而我能做些什么?”这个念头,成为他与秀洲制造业结下不解之缘的起点。

彼时,政府正推行“机器换人”政策以破解人力依赖难题。作为技术领域的专业人士,徐杨敏锐地抓住了改革契机。他化身政策“宣讲员”,带着自动化设备替代人工的案例奔走于各企业;又担任技术“指导员”,参与生产线改造方案设计,手把手教企业家算清效率账。

在几次用工短缺危机中,那些经他推动完成自动化改造的企业,不仅平稳渡过难关,生产效率还提升了30% 以上。

当制造业企业在自动化改造中尝到甜头,徐杨又将目光投向更深层的变革——信息化技改。面对传统企业“交情式管理”的惯性,他陪着企业家做“壮士断腕”的决断。事实证明,信息化技改为“创二代”接班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成为企业管理升级的重要工具。

在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徐杨整合了“政策分析、金融方案、样本案例、技术方案、专家团队、软件产品、数字化装备”等多维度的数字化技改资源,成立了“秀洲区数字化绿色化技术改造超市”,通过培训、游学、诊断、方案实施等形式,每年为超过200家企业提供全周期、多维度的赋能服务。

在推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徐杨敏锐地察觉到一个瓶颈:数字技能人才的缺口正在拖慢改革的脚步。他通过撰写社情民意《着力培养更多建功新时代的技能人才 赋能企业数字化改造》提出自己的见解:科学与系统地建设一支具备较强实践经验的符合秀洲产业特色的数字化人才团队,是支撑秀洲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针对目前存在的数字技能人才总量相对不足、企业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充分、院校培养体系实用性不够强等短板,徐杨建议,强化数字技能人才培育创新政策支持,打造“企校社政”数字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推动数字化技能人才“产教深度融合”。

从车间里的技术推广者,到平台上的资源整合者,再到政策中的建言献策者,徐杨始终以专业为笔、以热忱为墨,在秀洲制造业数字化改革的画卷上,写下属于政协委员的履职答卷。


信息来源: 区政协办公室